12/31/2015

(訓練與計劃) 回顧2015與2016的優先順序 P.S.12月路跑累計里程: 58.8km

2015的最後一天,是應該要花一點時間來回顧與理解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 當中會有一些是親友的活動, 有些則是自找的. 過程中當然有些人會建議, 脅迫, 或是建議你應該如何做決定, 而無論怎樣, 一年的總結都是由自己人生去承擔, 沒錯又一年過去了, 截至目前為止還剩下多少小時其實掂掂計算機應該多少有底, 每個人對於明天總是擔憂, 害怕沒錢過日子, 害怕沒有能力做選擇, 害怕得罪人, blablabla....說到底這一生也不過是借來的, 思考如何再有限的生命做哪些事情應該會是相對重要的.

12/28/2015

(旅行) 北海道冬季之旅, 旅行的反思: 為了下一代,我們該選擇 廉價的成本 or.高昂的成本? (2015,12,29更新後悔沒買的)


 “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 Henry Miller

Taipei空拍 by齊柏林 與 札幌空拍  by me
       趁著旅者身上的灰塵還沒被沖淡下, 稍微筆記一下這次的冬季北海道之旅. 從擁擠不堪的亞熱帶台北到空曠的寒帶北海道山區, 即便時差只有1 小時, 但是在不同環境中的感受, 就不是那麼單純, 而這種易地而處的時空感, 即便回到了台灣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調適過來.(我還記得去年去北海道警察攔下,用破破的日文應答XD) 不過這邊還是試著用客觀的角度來的描述這次旅行這兩個土地帶給我的感覺 .
LocationArea MagnificationPopulation MagnificationDec. Temp in C(AVG)Max. Room Temp. in Dec.
Taiwan14.231324
Hokkaido2.31-1035
        這兩個地方對照來看, 台灣的人口密度是北海道的9.7倍, 我們在台灣的問題, 基本上在那邊是很難找到, 而在那邊的問題, 我們也很難去體會. 這樣一來是不是應該好好去北海道生活或至少看看.  (BTW, 北海道是日本的主要糧食供應地)
結冰的斑馬線
        在寒帶的冬天走動變成了最大的問題, 當地面都結冰下, 走在路上就跟在滑冰一樣, 常常過馬路就會重摔在地上, 所以如果要去挑戰寒帶的冬天真的要趁能夠走, 還可以耐摔的年紀去體驗. (P.S.這次的團員真的有人就摔到腳扭到腫一大包, 還好沒有摔斷骨頭, 重心低的小朋友倒是玩雪玩的很開心)下面剛好有北海道兩個季節的照片(剛好去年秋天也在北海道).

12/22/2015

(分享) 2015年回顧與省思與2016的願景 (分享) 3 simple steps to create your perfect life vision for 2016 -Step1

“While we are postponing, life speeds by.”~ Seneca      

        最終1年又要過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小孩的關係, 總覺得日子過很快, 每天只睡4小時的日子又回來了, 不過這次可能因為是第2次體驗了, 而妹妹也常笑嘻嘻的跟我們玩遊戲, 看著兩個小孩的每天互動還有長大, 感覺累歸累, 能夠陪伴他們天天長大實在是很幸福的過程, 有時間可以好好陪小孩長大,是這一年當中最大的喜樂.

        資訊時代的工作總是不嫌少的情況下, 這裡有一篇文章提出我們該怎麼看自己這一年的過往, 透過清算, 要把哪些留在過去, 哪些收穫內化為習慣的引導文. 像太極拳的馬步一樣重要.(曾經體驗過幾次太極拳, 結果很快就發現身體的連續性不足的狀況嚴重,只有丟出去的份...太極拳入門基礎)
高年級實習生劇照, 個人覺得這片很潮, 以很特別的觀點側寫工作對家庭的影響, 還有美國好早下班喔 真假XD
透過3個步驟來透過釐清過去一年, 對於我們到底有哪些收穫與哪些該忘掉的內化過程:
(轉貼)3 Simple Steps to Create Your Perfect Life Vision For 2016

12/11/2015

(閱讀筆記) - <我是好爸爸> 就跟跑步沒有捷徑一樣, 每個爸爸都需要努力練習與 學習

「爸爸,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但好爸爸並非天生,而是後天養成。只要你的身、心、靈都投入這件工作,一定能夠變成更好的爸爸。就從今天開始吧!」-摘自《我是好爸爸》

對於一家之主如何釐清他對家庭的願景非常有幫助的工具書
       會找到這本書有一部份是剛好看到留守家庭的故事<天下文化>,  而自己早期在工作選擇時上也曾經面臨相同的選擇, 也做了對的選擇而留下來, 而不是跟工作拼命. 如果今天一樣的問題丟在面前, 是不是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呢?即便全球化市場已經讓工作業務, 變得與貨物一樣常需要出口,像是在大陸東莞工作期間, 就看過台幹與台商對於他們的事業願景遠高於家庭帶來的副作用, 而跟老婆在度蜜月時, 也看到了清早就有不少的澳洲爸爸在車站跟妻小話別後, 趕著搭火車去機場. 有些事情在當下對於一個只是什麼都走馬看花的過客並不重要,不過就是出差與度假. 但是在易地而處時, 每個父親還是有他的選擇與他對他的家庭的願景與承諾.

      美國俗諺:「沒有人在死的時候,會希望自己生前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辦公室。」

12/09/2015

(桌面美化) 主題桌布系列 Wallpapers - Runner, MUJI, Mac-OSX and Ubuntu/firefox

跳入Ubuntu這個系統後, 也找了一些桌面佈置的工具與單純的美化桌布來調適操作時的心情. 中間也有嘗試過瘋狂控制面板的桌面(conky),
from Noobslab
不過最後還是回歸到最基本的Dock+Wallpaper. O.S.....雖然Ubuntu girl也不錯, 不過那已經是以前的口味...(真的也不年輕了阿...)
現在的桌面

這邊附上我找到覺得還不錯可能又同時符合個人風格的桌布, 主題大概有以下,之後也會持續分享:
  1. Runner Wallpapers : 跑者的桌布其實現在還蠻多的, 尤其是Nike, asics,
  2. MUJI style wallpapers : 因為無印良品的東西實在很吸睛阿, 連桌布也是
  3. 經典的Mac-OSX : 這應該是快變成市佔率最高的筆電桌布系列了XD
  4. Ubuntu/Firefox series : Ubuntu本身的桌布也有很不錯的有一直在更新

12/06/2015

(閱讀筆記) 天下無難事,只怕生錯時. Outliners : The Story of success

出自 : http://tech.hexun.com/2011-12-12/136199050.html
《孫膑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馬太福音25:29> 因為凡是有的,還要賜給他,使他豐足有餘;那沒有的,連他有的也將從他那裡被拿走。 
In this stunning new book, Malcolm Gladwell takes us on an intellectual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 of "outliers"--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the most famous and the most successful. He asks the question: what makes high-achievers different?~Amazon

古人的想法有時候是種祝禱也是某種潛意識的遺傳, 即便我們生活在網路時代, 仍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記憶與文字, 同時也選擇了我們生活的土地與思想文化. 有所謂而為的辯證與考究在葛拉威爾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這本書透過大數據統計獲得了某種程度上的驗證.補足了我們老祖宗假設為證明的數據.

如果我們今天想要塑形我們理想中的社會, 還有我們希望的面貌, 光靠勤勞可能不會改變整個環境與文化的宿命. 而最有效的方式, 一是把全族移居到新的邊境地方, 或是一個有最新科技的試驗場合, 就樣比爾蓋茲在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中, 在高中畢業前就已經滿足了10000個小時的軟體工程師訓練, 而大學或是其他學歷的增加並不會能夠再有更明顯的改變他對於軟體已經有的認知. 同樣的情況對於台灣這塊已經深耕服務業與35年的高科技代工島(竹科), 我們很難想像如果產業轉型到代工以外的場景. 

12/02/2015

(閱讀筆記) - <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50位小資創業老闆的實戰成功術> 當我們什麼時候放棄當螺絲釘而選擇作自己過日子

我能奉獻的別無他物,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Winston Churchill

I'll back you up
還記得第一次怎麼透過Modem撥接的網路,無中生有賺錢--->某個廣告點擊(算一算根本不合)
還記得怎麼以15%毛利率來賣堆在家裡的庫存文具-->精美包裝的信封袋
怎麼記得用二手買來的報廢零組件把電腦裝好再來架站賣錢-->簡陋到無語問蒼天......

“Do more of what makes you happy.”
        記得當學生的時候, 除了專心(應付)考試之外, 還有更多時間在想怎樣可以靠自己喜歡的事情創生錢, 姑且不論最後獲利多少, 更多的收穫是把想的事情, 轉變為實質上的收入. 尤其想到的愚蠢方法居然生出錢,(真是太神奇了) 想要的動力實在是賺錢之本@@ 那時候想說要好好體驗所以像是工地, 拉贊助, 買/賣東西, 或者幫軟體公司辦活動, 有的沒的的事情都做, 有的很好玩, 有的不好玩, 但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是到了長大後, 反而變成了在辦公室, 機台前顧產線, 或是做報告,改報告,然後上台報告(有時還不能說實話ㄡ..$%^&#),   如果是欣賞的公司文化, 老闆與團隊還好, 有的時候還會碰到無法苟同的文化與官場現形記. 但是現實生活總是無可厚非,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選擇, 而且戰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