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7

(閱讀筆記)一小時快送都出現了,要怎麼定義你的終值?


“Without new experiences, something inside of us sleeps. The sleeper must awaken.” Frank Herbert

傍晚跟小孩在路上玩觀察遊戲:基本上就是讓小孩練習看路上有什麼,讓小孩問問題,然後討論的遊戲。其中有個很明顯的是,外送接單的人愈來愈多了,小孩就問說這個是什麼外送公司的, 為什麼他有1小時送達?(P.S.如果有機會讓人去體驗接單外送員的生活,應該要好好去體驗一下 ,這個工作很有趣的是工時彈性,同時可以去挖掘許多店家背後的運作)

不過就像我們看到的很多人享受著便利的外送與快遞時,我們生活中所需的放空也必要的空白跟不容易替代的經驗也變少了。
就像鍵盤上的Ctrl, Fn, Alt, Win, Space, 那排鍵,類比Ctrl=企業運作的定義的服務;

8/17/2017

(閱讀與實踐) 生產v.s.消費的世代 

為消費而生產的時代,我們可以在經濟學(個體or總體)中找到對應的模型去檢視市場效率(或是市場失靈)。但是隨著社群與資訊交換的普及性讓愈來愈高的亂度情境下,讓這兩者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而奢侈、炫富也不再是不被社會接受的行為。

<經濟學導論>

過去范伯倫的<消閒階級論>提到,奢侈就是富人展現他們能為窮人所不能為的一條途徑。透過炫燿性消費,商品或服務都洋溢著言外之意。要受人尊重就一定要揮霍,樸實無華的生活必需品沒有任何好處。

金錢財富永遠都具有價值,但我們愈來愈將時間視為珍貴的資產,因此把工作委託出去、時間省下來的能力愈來愈被視為地位的重要象徵。這代表著社交愈來愈超連結化,如果一個人有絕對自主運用的時間,往往愈能代表正面的意涵。

技術放大了行為,他同時助人為善也助人為惡。

8/11/2017

(閱讀筆記)我們缺的從來都不是時間, 而是選擇

如果今天要看一個2小時的電視, 我們花多少時間在看廣告呢?.....廣告的時間約占1個小時以上(新聞)(wiki),同樣的時間你可以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跑10km、上健身房訓練、游泳.....同樣的情境也可以用在中餐休息時間的一個小時....(所以中餐可以選三明治or subway...)

 我們能夠做到的是或許不是上網的時間管理,而是根本上的遠離手機、斷線、恢復自主。(同樣也常在工作上有的時候就是一直浪費時間在檢查信箱......或找人來開無腦會議)同樣的時間在以前網路還不普及的學生時代,明明就多到只能窩在圖書館、球場、到同學家玩.....不過我想在這邊筆記的不是我們如何放棄治療選擇上網吃到飽的人生,而是想筆記一個可行的方式,協助如何從旁觀、為自己做出選擇下的行事曆負責,而不是讓別人(老闆)把你的時間塞滿。挑個周末開始前的周五下午安排下周行事曆吧:1. 生涯、2. 家庭/關係、3.自我成長. 這些是值得先安排到168小時的行事曆的把資訊放空的活動。
Ti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168hrs ~ Laura Vanderka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