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2017

(閱讀與實踐) 生產v.s.消費的世代 

為消費而生產的時代,我們可以在經濟學(個體or總體)中找到對應的模型去檢視市場效率(或是市場失靈)。但是隨著社群與資訊交換的普及性讓愈來愈高的亂度情境下,讓這兩者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而奢侈、炫富也不再是不被社會接受的行為。

<經濟學導論>

過去范伯倫的<消閒階級論>提到,奢侈就是富人展現他們能為窮人所不能為的一條途徑。透過炫燿性消費,商品或服務都洋溢著言外之意。要受人尊重就一定要揮霍,樸實無華的生活必需品沒有任何好處。

金錢財富永遠都具有價值,但我們愈來愈將時間視為珍貴的資產,因此把工作委託出去、時間省下來的能力愈來愈被視為地位的重要象徵。這代表著社交愈來愈超連結化,如果一個人有絕對自主運用的時間,往往愈能代表正面的意涵。

技術放大了行為,他同時助人為善也助人為惡。


.... 今天是社群資訊領導著新聞時(尤其是台灣0rz),行為或是評議也有同樣的效果。一如(俚語)「做到流汗,唸到流口水」,而且很可能更有邊際效益。做一次不論好壞結果就只有一個,但是挑起一個議題帶來的漣漪卻可能帶來極化卻可以讓我們任何人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跳脫議題的老方法依舊很有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阿不然你來做....阿某惦惦」
當你手裡只有一把鎚子, 看任何東西都像是釘子

後記:Domain name過期了)@o@( ...重新再申請一次doamin name與憑證

延伸閱讀:
  1. 建中外包掃廁所成功
  2.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 中文版 
  3. Echo Chambers~<Nature>
  4. Facebook is making us polarized and predictable  
  5. 電影 <攻敵必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