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othi seauton!"(認識你自己)~阿波羅神廟箴言、蘇格拉底座右銘
「與自己達到最高度一致的那個片刻,那個片刻就是我的幸福」~Ludwig Marcuse, 1894-1971
陪伴我告別2016與迎接2017的這本書非常的有意思,是一個哲學科學家- 易夫斯 YVES BOSSART(1983~)所寫的哲學科普書。裏面介紹了2000年來哲學家先後為了人類致力解決的經典之作。相較於科學、工程、資訊、....這類顯學,哲學的價值往往長時間不被人深究,但是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挑動著人的情緒,像是西西佛斯推著石頭上山的宿命一樣,人也在這樣的宿命中卻不自知,這本書先後介紹了歷史上的諸位哲學家是如何透過思想實驗(Gedankenexperiment)來論證人的尊嚴、善惡、倫理、自由、道德、意義、美德、公平、正義、義務、效益、神、.... 這些探索這些概念性問題背後的意涵。重新讓人理解為何民主國家的憲法通常都會將「人的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及保護此項尊嚴....」會放在前面?
基於科普書,導論的部份就先給予哲學是科學的基礎。哲學家在問題的質疑與解答上,首先交換的不是立場,而是論證。沒有什麼說法不能接受;每一種主張都要說明理由。但是哲學並不僅止於論證,而是特別追求於理解和明晰,尤其是從問題的定義開始。「自由」、「真實」、「上帝」、.....定義這些辭彙的概念與意涵為何?哲學總是試著釐清基本概念,透過描述、論證、極端的條件、來為人類的心智打下基礎。而這也帶來了許多可能,重新介紹了從
古希臘時代流傳下來的科學與哲學基礎。尤其是處於消費主義已經變成了一種宗教信仰的現在,現在的人、廣告、打的都是只要透過購買就可以讓人感到更幸福的一種邏輯( 大家都想穿新衣服、買更輕更快的3C、開更好的車、用更好的智慧型手機、住更大的房子、blablabla...)
「亞里斯多德出生,工作,然後死去。」~20世紀哲學家海德格給亞里斯多德做的總結,讓人理解幸福人生的樣貌。
「人們要怎麼才能擁有理性?(Idee)或者是怎麼樣才能夠生活在理性的世界?」~柏拉圖認為人的感官的可靠度提出的質疑,至今仍未過時,人有沒有可能受限於他的感官而誤解了?蘇歌拉底提問的「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善?」
所謂了解他者,其實是在他者中看到自己,同時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他者。為此我們必須拓寬思考的視野,以使自己、與他者的視野互相交融。~詮釋學(邏輯與語言)
延伸閱讀:
- 品德教育與幸福人生~林火旺教授
- 台大開放課程:哲學概論、西洋哲學史
- 哈佛開放課程:正義(Myoops)
- Harvard Online Learning: Justice
- Every accountant is a philosopher
- (中國農村觀察)信教會幸福嗎?
- 數位黑暗時代來臨?網路造成文明失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