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17

陪小孩成長重拾單純玩耍的樂趣

"When you have confidence, you can have a lot of fun. And when you have fun, you can do amazing things.”Joe Namath

最近一直在跟小孩重新體驗小時候的遊戲與運動,把一些比較像大朋友也可以玩的東西像是....玩滑板、游泳、彈吉他、在家工作......,發現在小朋友常會說:「我學會了!」

7/22/2017

(Open Junks) 清單與清掃. 面對搬家這件事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is limited to all we now know and understand, while imagination embraces the entire world, and all there ever will be to know and understand.”~Albert Einstein

說真的討厭搬家....因為那是種翻舊帳的概念囧,也說明了生活過的多麼缺乏想像與一層不變.....最近搬家回顧過往三年的生活製造出的東西,  是滿山滿谷的電子產品與當時工作上在做的專案或實驗.......但是當所有的硬體&製造商思維讓人只想著硬塞更多feature時, 今天的使用者如我卻只想把這些東西丟掉(Damm Moore's Law.....他真的幫大家找了很多事情製造明天的垃圾)

7/16/2017

(閱讀) <到南極> 一本側寫發生於南極上的歷史與人類未來的使命

"The reason why people love to travel, not to arrive, but in order to enjoy all the fun of the journey."~Gothe


這本書是由Lonely Planet中國區代表蔡景暉所出版的第1本書,很難得的是他這本陳述中透露著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人們從旅遊本身從暴發戶式的消費轉型為追求對知識、歷史、環境負責的態度,另外Tony Wheeler(Lonely Planet創辦人)寫的序言也很引人入勝。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Ulysses>, BY ALFRED, LORD TENNYSON

翻開南極的前面三章,寫到了南極探險短短一百年的時間,寫下的故事:1.阿蒙森(Roald Amundsen, 1872-1928 Norway) 2.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 1868-1912 UK)  3.沙克爾頓(Sir Ernest Shackleton, 1874-1922 UK)  --

    

7/14/2017

(Open-Lab) NEWS on Map project


2017-09-22   發現用數據看台灣有把BBC中文網的新聞地圖化 , 所以我可以偷懶了XD?

動機單純的因為同事看到我桌上的衛星桌布移動到一個他不知道的角落(Syria),然後就問了我一下為什麼會到這邊,然後我就跟他解釋了這禮拜敘利亞的大事(終於戰後重建要開始了),還有我也在想計劃說去戰後的敘利亞旅遊的事情(雖然他現在的氣溫讓人很卻步...44C!)

所以想說開一個MyMAP作為新聞圖像化的實驗,暫時先以每個月為一個圖層來做更新,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幫忙更新(地球太大了,而一個月的時間又太少了.....應該沒辦法完全跟上地球的變化)....BTW 希望這次可以更新的久一點.....之前的個人的專案好像都不會很久就 GG

同時另外在南極的冰塊溶化的事件(現在南極氣溫....-56C)

7/01/2017

(工作10週年) 一個產品開發工程師對於產品&工作的想像

"Time will tell"....<哈佛商業評論>某期的某頁...人總是樂於製造產品(垃圾)
其實更想說的是....我們往往以為開發新產品時,更多的可能是在製造新的垃圾。(想想這十年來換了多少3C慘品) 雖然說新產品開始帶來的感官刺激與便利讓人可以當下享受早買早享受....但是現在回頭看似乎是堆垃圾的旅程.....做硬體的宿命就是辦公室與家裡會像上圖一樣充斥總總工具、產品、還有玩具(其實基本上因為新鮮感買來的成份居多,想想一個月在外生活其實只要一個登機箱外加2010生產的Linux筆電與D70s的行李就夠了)如果可以人應該要每2~3年搬一次家到另一個國家生活(如果可以XD)、4~6年換一次產業但同專業的工作,才知道自己到底在無意間都做了什麼,給地球貢獻了多少垃圾與碳排放.....

從做中學的過程到現在去訂設計要別人做,我們都在試著一次做好,不管是產品開發中的DOE, Qual, Design Review, Patent, 這些過程中我們將這些所謂的Know-How開發出來了,然後也協助遠在歐美的概念生出了產品,而這些櫥窗(或是抽屜)產品改版過程的NG(垃圾與廢料回收)的工作留下來。如果說這樣的過程可以讓我們從做中學的機會,有一種是品質提升的概念(Zero Defect),讓我們做出來的產品速度更快、良率更高、成本更低廉、可以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做到0 margin然後說我們做的很好?;.......一種可能是Quality By Research,我們把所有的NG當作是Lesson learn,就算結果已經飄向北方,但是仍然是做下去把他搞清楚,把所有的學術論文都挖出來看到底是不是又有機會重發paper,頭洗下去總是該學到什麼吧;.......另一種是愚公移山式的熱血硬拼(維士比喝了再上), 教誨(ㄎㄠ ㄅㄟ)下屬, 要大家加班不然就覺得全公司的人都不值得領到薪水(ㄗㄜˊㄖㄣ、ㄓ、),對不起工廠、寫字樓的管理方針 ,這些年過來說真的自己也曾經做過....有趣的是不管走到哪種角落,大家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反正做不好就把事情觀點放在兩個比爛的員工身上,就算管理績效與策略方針不好,也會做出似乎有努力,但寶寶不說自己才是大股東....這樣的悲情牌....跟政治混水的烏賊互換口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