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19

(問題) 伊斯蘭的克己禁食的過年跟對照發大財大魚大肉的華人過年

Ramandan , 齋戒月結束,開齋節到來!全球穆斯林進入慶祝模式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 Socrates

前陣子的開齋節的活動,讓人想到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離鄉背井到台灣打工?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到外地,不論是新竹、菲律賓、深圳、或是矽谷當打工仔?這些以往的經驗都讓人覺得在異鄉碰到同袍或是在故鄉碰到外地客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好感與交集,我們都為了某種看不清楚的力量將我們拉往這個空間中。

BTW, 最近寄前陣子回頭看了會計史後,現在迷上了哲學史.......利用通勤的時候聽這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並不是在近代的科學才被檢視,打從人開始會問問題的時候就在了Philoshopize This!



或許我們存在的價值不僅僅為了當個稱值的提款機跟角落生物(好怪的譬喻 囧?),不過我們終究會以消費作為金錢的終點(或是中點?),常常會以為下一個會更好,反而陷入了為了金錢而工作,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寵物人生。(ex. 養過的天竺鼠,常常因為吃太飽而選擇跑滾輪....常常都在深夜.%$%&R*T@&*....)

就經濟學家眼中,我們的角色是汲汲營營在生活中的供給與需求者,為了把這個角色扮演好,很長的時間就像是為了把自己供給跟需求都最大化搞到吃飽撐著的天竺鼠,把自己在放上滾輪跑來安慰自己,所見所聞就這麼個小籠子裏面...追求著別人眼中的小確幸。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新的想法,更進一步的去計算我們每筆消費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動機來驅動當下做出這個決定?還有我們做出來的每個選擇是有意或是無意的?需要還是想要的?

或許這些問題在工業化後,也會變成存在主義的問題,我們究竟是不是沒有檢驗過我們過往的經驗是不是帶給我們與身邊的人更多的價值?當複式簿記的原則用在非金錢以外的資本額上(像是碳排、環境、產品周期、生產成本、產地的社會包容程度.....)或許可以讓我們更有責任的去做出每筆消費背後的正當性。


延伸閱讀:
1.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2. 複式簿記
3.  Finance for Everyone: Smart Tools for Decision-Making
4. Best philosophy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