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2025

(親子旅行)歐洲的歷史與為什麼可以從18世紀到現在仍鼓吹文藝復興持續思考辯論

 

瑞士蘇黎世機場附近的社區巷弄

車票CHF 3.0

故事可以在歐洲的隨處可見(翻拍自某處公告欄)

歐洲對於歷史、思想與文化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處可見。而瑞士的邦聯共和的治理下,愛國的氛圍又特別的明顯(隨處可以看到高掛瑞士國旗與聯邦的旗幟的房子與車票)。說明了這個國家對於國家的概念超級強烈的,同時平民每年都仍需回去補服役來訓練戰技~1個月(FB 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還有同事常常輪流請軍事訓練假也已經變成瑞士企業的正常。

補充:<台灣的全民國防書> 在地理上跟瑞士蠻像的,長久以來都被獨裁軍事強權覬覦,這部分的教育與政治思想史可能還需要多多到歐洲去學習跟考察(尤其是之前去德國納粹集中營)

車站的旗幟

琉森的街道

策馬特的旗幟

至於為什麼歐洲會得天獨厚可以從18世紀到今天都還是大家趨之若鶩的天堂,可以從藝術、文化、思想延續到今天仍可以影響今日的共產主義的中國、民族獨裁政權還有定義所有科學名目科別的過程,實在太多巨人的名字可以列出來了(近代經濟政治史的思想家都是蘇格蘭人),不過這次在途中翻讀的是一個德國(普魯士)登山礦物地理博物學家-開創自然世界觀的洪堡德新聞側寫他的)。他的出發都是為了想知道,所以才出發尋找答案。因為想知道,所以才用腳親自到當地尋找答案,在那個地球仍還是火(水)成論,大航海家還在努力出航為了親身描繪地球的輪廓。

這個名字的存在讓歐洲後來的所有知識分子與文學家,在往後的發展(不論是文學或是科學)都講求實際親身經歷與紀錄,認清我們永遠只是自然之網的存在一小段的一份子,在瞎子摸象的過程裡,才能不斷地發覺真善美是無窮的寶藏。推薦對於近代科學有興趣了解的人,回去再翻這個文學小說<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可以知道為什麼洪堡德開創自然科學時,帶出創世紀的任務與角色,為什麼永遠在歐洲人的身上,找到存在的影子。





唯有持續的思考與辯證,才能夠更接近真實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