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旅行不在於過程裡得到甚麼東西,而只是單純地從新的觀點來看原有的環境. 在看這本挪威縮影的時候, 透過旅行的記者也有這種感覺, 挪威人民幾乎是以貫徹盧梭的政治理念的方式來控制這個國家, 讓人從他們的內政, 外交, 教育等等都覺得真的是有強大的包容力. 這個國家的基礎不在於它的合宜居住, 或是高人均GDP,而是在於他的過去歷史中, 體育,哲學與文學的活耀與文明基礎, 連所有行政.立法官員都只能請領平均薪資為人民工作, 一點特權都沒有(更別說請助理這件事)
「立法權力是屬於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屬於人民的。」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社會契約論>,盧梭
很有趣的是旅行團也有推一個套裝行程也被稱作是挪威縮影的套裝旅遊(Norway in a nutshell), 所以這本書名背後就更耐人尋味.作者本身就是資深記者也讓人覺得有別於一般旅遊書的走馬看花行程介紹, 而是透過帶出這個國家報章媒體, 文學經典, 回過頭來探討這個國家的運動, 政治, 經濟, 外交, 教育與制度等他每天在挪威生活中遇到的文化衝擊. 有些時候不是我們沒把價值做出來, 而是把自己做的事看低了....(看挪威的人工作文化真讓人嚮往, 專心放長假, 專心下班顧家照顧家人, 公私不分的台灣高效率文化實在讓人....)
<商業週刊> 挪威縮影 探訪人間仙境
<旅.生.說> 編冬天走[挪威縮影]的血淚史
但是這種神仙般的國度換作一般人去,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寧可體驗就好, 而難以接受長住(尤其他的氣溫真的是非常不宜居, 夏季/冬季均溫:18/-3C(外交部). 同時由於挪威並未加入歐盟, 所以物價與稅金的驚人讓在挪威生活所需的成本, 人工成本, 讓挪威不只有驚豔, 還有驚嚇.....同時這樣的選擇也是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 而不是政黨.
(Wikipedia) 挪威-歐盟關係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好了歌>, 曹雪芹
近期的社會議題, 在這個民主大國也不例外曾經經歷過(公民的素養還是需要文學,歷史與文化來承載才有可能到達像北歐國家一般的水準 ......),下方是台灣針對北歐長照系統與制度去了解而辦的長照松(Carethon,2015/2/15), 裡面有提到很多關於挪威的社會照護, 是如何讓長者保有個體生活, 也能安享晚年. P.S.挪威也是歐洲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
P.P.S. Attendo:"To strength the individual" 讓老年都能保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個體, 裡面有提到在挪威奧斯陸為了失智症辦的活動
<獨立天下>李濠仲專欄
<獨立天下>李濠仲:挪威幼稚園裡的同性戀教育
許多外來移民初來乍到,總覺得挪威幼稚園老師對學童基礎知識、生活技能教授得太少,成天只知道玩耍,上小學了竟然連基本的算術都不會,進而憂心忡忡小孩未來的競爭力不足,但對一個現代公民所該具備的平等、反歧視修養,這個國家倒是很早就開始淺移默化、默默養成。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英格爾哈特(Ronald F. Inglehart)研究發現,「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愈低時,就愈不希望同性戀成為自己的鄰居。」他的調查對象包括全球43個國家,挪威也是其一,並且是同時落在「高生活滿意度」和「低同性戀排斥度」座標的社會,在同性戀議題上,英格爾哈特的報告於是又提供了我們另一種有意義的觀察。
一個在Oslo唱solo的記者
最深入的奧斯陸在地觀察
挖掘完美國度表象下的真實面貌
2009年,作者辭去報館工作,隨妻子遠征「天涯海角」——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奧斯陸,並架起部落格「重操舊業」,用記者求真求實的眼光觀察記錄這個陌生的國度。《挪威縮影》不是一本旅遊書,所以它不會走馬看花告訴你,這個多次榮登「全球最適宜居住國家」榜首、國民平均所得八萬美金的富裕國度環境有多好、風光有多美、人民有多幸福;而是真正深入觀察,和挪威人一起生活在那「冷得要死的鬼地方」,忍受貴死人不償命的物價,吃著當地腥味未除的豬肉料理,感受疏離的人際關係,從而認識一個不完美但真實的國家:
- 社會主義國家良好的福利制度是員工的天堂;卻也是老闆的地獄。
- 首都奧斯陸是「地球上最適合人居」的二十五座城市之一;但也是全球物價最貴的城市。
- 秉持人道主義收容伊斯蘭移民;卻也造成社會內部至今無解的種族、宗教的衝突。
- 挪威男人是全球「好丈夫」排行榜第一名;然而可能也是「危機感最重的老公」(因為女性外遇的比率已超越男性)。
目錄
◆輯一:最適合人居的王國
01搭車不驗票,還有人願意花錢買票嗎?
——談天真、信任
02勇
——談弱勢尊嚴
03非玩偶之家
——談女性自主
04公平世界
——談追求平等
05一名瘋狂重金屬樂手的復出之路
——談改過自新
06穿著滑雪板出生的挪威人
——運動立國
07聖誕老人郵局
——為傳統帶來新生命
08不缺五星級飯店
——企業家格調
09我已經說了四次我吃飽了!
——原則
10文風鼎盛的挪威
——書香城市
11逃離挪威
——富人的煩惱
12挪威、瑞典不設防
——和平共處
13料理挪威
——生活樂趣
14哈拉爾國王
——平民化
15韋格藍雕刻公園
——遠見
◆輯二:童話世界也不完美
16員工的天堂、老闆的地獄
——談勞工福利
17北歐諜影
——諜影幢幢
18這裡不是奧斯陸
——宗教文化衝突
19腳踏車失竊記
——治安警訊
20諾貝爾和平獎變奏曲
——國家私利
21憂鬱挪威
——疏離感
22骯髒的小祕密
——良知
23卡亞納的奮鬥
——爭議
24海豹油和日照模擬燈
——歐盟衝突
◆輯三:挪威之外
25血洗.沉船.同性戀
——瑞典
26紅燈區!直擊!
——荷蘭
27慕尼黑之黑
——德國
01搭車不驗票,還有人願意花錢買票嗎?
——談天真、信任
02勇
——談弱勢尊嚴
03非玩偶之家
——談女性自主
04公平世界
——談追求平等
05一名瘋狂重金屬樂手的復出之路
——談改過自新
06穿著滑雪板出生的挪威人
——運動立國
07聖誕老人郵局
——為傳統帶來新生命
08不缺五星級飯店
——企業家格調
09我已經說了四次我吃飽了!
——原則
10文風鼎盛的挪威
——書香城市
11逃離挪威
——富人的煩惱
12挪威、瑞典不設防
——和平共處
13料理挪威
——生活樂趣
14哈拉爾國王
——平民化
15韋格藍雕刻公園
——遠見
◆輯二:童話世界也不完美
16員工的天堂、老闆的地獄
——談勞工福利
17北歐諜影
——諜影幢幢
18這裡不是奧斯陸
——宗教文化衝突
19腳踏車失竊記
——治安警訊
20諾貝爾和平獎變奏曲
——國家私利
21憂鬱挪威
——疏離感
22骯髒的小祕密
——良知
23卡亞納的奮鬥
——爭議
24海豹油和日照模擬燈
——歐盟衝突
◆輯三:挪威之外
25血洗.沉船.同性戀
——瑞典
26紅燈區!直擊!
——荷蘭
27慕尼黑之黑
——德國
序
推薦序
在Oslo唱solo的那個記者/王健壯
有一種人,生來就流著記者的血液,不論走到天涯海角,只要筆電還打得開,記者的宿命就不會終結。
李濠仲就是這種人。他辭去報館工作,「隨妻遠征」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後,才兩個多月,就架起了他的部落格,而且,直接了當就取了《記者》(solo journalist)這個名字,一個人在奧斯陸「重操舊業」。
在部落格發刊辭中,他調侃記者的工作:「有一種工作,入行開始就想轉行;幹了一輩子,還沒升遷就碰上資遣……;成就感遠遠不及挫折感;拿到的獎金,總是追不上交警開給你的罰單……;朋友相交都是達官貴人,自己的社會地位卻每下愈況……。他品頭論足,說三道四,沒一件事跟他相關,他卻關心每一件事……;他的新聞鼻嗅覺敏銳,臉上那個鼻子卻因為長期過敏噴嚏打個不停……。」字字句句雖有點犬儒味道,但也傳神至極。
solo journalist可以翻譯成「一個人的記者」、「獨唱的記者」。記者,本來就是「單幹戶」,在報館或雜誌社跑新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個人體驗,偶有獨家新聞佳作,那就是完美的solo,風光啊!
然而,階段性移居北國的濠仲,現在並沒有報紙或雜誌為後盾,他建構的唐吉軻德團隊:一個文字記者(他自己)、一位電子攝影(電池續航力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攝影機)、一位平面攝影(一台遇冷就無法正常開機作業的數位相機),還有得靠膠帶才能與相機或攝影機密合的腳架,但他還是solo得不亦樂乎。
這句話也是他自己說的:「有一種工作,廿年不升遷,還能讓你樂在其中,那應該是記者;有一種工作,卑微渺小中裝著宏圖大業,那正是記者。」說來說去,他就愛當記者,「記者」本色已經化進他的骨子裡。正因為如此,讓人在北國的他,不至於讓「獨唱」落入「獨白」,即使少了龐大的樂團,依舊能搞得熱熱鬧鬧。
濠仲是我在《新新聞》的老同事,按輩份算,《新新聞》創刊時的同事屬於「保定時期」,濠仲進《新新聞》較晚,屬於「黃埔時期」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雖然木訥寡言,但採訪認真,讀書勤快,學習力強,我很早就看出他是天生當記者的料,而且有當好記者、大記者的潛力。
在《新新聞》當記者的人,不論是保定或黃埔時期的,或多或少都有點理想色彩,有點叛逆基因。但在《新新聞》當記者的人,也或多或少都有點鴻鵠之志,武功稍有所成,就想下山闖蕩江湖,二十多年來不知有多少星散流離各地的「新新聞退除役官兵」,棲身各家媒體,濠仲也是其中之一。
當過濠仲總編輯的楊照,曾經在悼念《新新聞》老同事羅葉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形容《新新聞》的同事:
「在一個意義上,《新新聞》扮演了那個年代新聞事業培訓的重要角色。《新新聞》的財力基礎始終單薄,不得不大量進用年輕的職場新鮮人,等到新人磨成熟了,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新新聞》微薄的薪水也就往往留不住人。這對《新新聞》一直是經營上的困擾、挑戰,但對整個台灣新聞界、台灣社會,卻或許不是壞事。
「很多年輕人在《新新聞》最早切身理解了什麼是新聞,什麼是編輯工作,甚至什麼是工作,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依違徘徊在現實與理想間的思考方式。總有一些原則、邏輯,透過《新新聞》留在他們身上,隨著他們帶到台灣新聞界,在最黑暗的情況下,仍然保存了一點專業與理想的閃爍光點。」
濠仲當然也是那些閃爍光點的其中之一。
一年半前的三月,台灣的天氣還沒擺脫晚冬的寒氣,濠仲在奧斯陸舉辦了《記者》的創刊酒會,邀請貴賓從馬克思、恩格斯、馮內果、赫塞……,大夥兒一字排開(全部站在他小而簡單的書架上),我(照濠仲的說法是凱撒最不愛的台灣老記者)何其有幸也是受邀貴賓之一。
一年半後,濠仲把他客居挪威的生活整理成書,這不是一般到此一遊的旅遊書,更不只是隨興散漫的網路作品,每一篇作品,都有他個人採訪的歷程,也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與台灣關聯的密碼。
我對濠仲雖略知一二,但對挪威其實卻一無所知,因此只能當濠仲和讀者之間的介紹人,並且替他的新書寫幾句道賀的話;但有句話不得不提醒濠仲:在奧斯陸舉辦新書發表會的時候,千萬別再喝什麼雞精雞尾酒,太遜啦!
作者序
若非一九六九年發現石油,一個四分之三國土為不毛之地的窮困小國,今天如何能躋身世界富有國家之列。此地曾經一貧如洗,人民得靠配給牛奶、麵包度日,有幸得以脫胎換骨,真是老天眷顧。
既然國民平均所得高達八萬美金,想必各個本錢雄厚,誰都有資格搖身一變而為大財主或貴婦,街上的挪威人豈不全穿金戴銀,手掛鑽錶,一身銅臭,名車滿街跑;物價之高,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首都奧斯陸,又難道不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華麗的摩天大樓也該櫛比鱗次,奢華的精品服飾,自當讓人目不暇給。
總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要不波瀾壯闊地攤在眼前,就是堂堂皇皇地掛在嘴邊,不然,光是掏錢埋單,豪氣干雲的手勢,大概也能顯露其不凡身價。
但,不,完全不是理所當然那麼回事。曾榮登地球上最適合人居住城市的奧斯陸,全城土里土氣,彷彿北歐的前衛、時尚完全與之無關,這群維京人的後代,反而是悠然自得於品味欠佳的服裝打扮,以及一如身處窮鄉僻壤的都市生活,單調、乏味、無聊,一成不變,克勤克儉,可惜了石油創造出的財富,鹹魚翻身後的挪威,關於打理門面、尋歡作樂,似乎還不懂得何謂一擲千金。
當其他國家競相爭逐世界第一高樓時,挪威人總是一副事不關己且興趣缺缺,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也要在奧斯陸如法炮製,儘管對他們來說並非難事。至於大夥兒所熱衷的,則是趁著周末鑽進遠離塵囂,那間沒水、沒電的度假小木屋裡,享受上個世紀克難卻逍遙自在的片刻,否則,在公園、湖邊赤裸著半身看懸疑小說,或在高低起伏的雪地上踩著滑雪板來回步行,亦能體會人生幸福的滋味。石油能為這群人打造出金山銀山,他們嚮往的依然是上個世紀閒雲野鶴的山居歲月。
當我以瞻仰的心情遊歷這童話般的王國,並對著當地人讚嘆其文明和進步時,挪威人的第一反應,經常是帶著狐疑的眼神回你一句「沒搞錯吧,這冷的要死的鬼地方哪裡好了?」從他們的語氣,我不覺得是自卑感作祟,或者是將驕傲喬裝成謙遜,我想我還分辨得出什麼是虛偽矯飾,什麼又是率直。
如果,位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挪威,可被視為是現代文明國家的典範之一,那麼,我其實有點懷疑,它究竟憑的是哪一點?又到底這是世外桃源,或者根本是個外星世界?若我能藉由這一年多來不同的情節遭遇,拼湊出挪威的縮影,是否答案將離我不遠。
挪威雖美,畢竟不是天堂,偶爾我也會轉進陰暗的角落,一窺究竟,以至發現原來一切未如想像中那樣完美,但這或許更有助於我看清楚眼前「這冷的要死的鬼地方」。
在Oslo唱solo的那個記者/王健壯
有一種人,生來就流著記者的血液,不論走到天涯海角,只要筆電還打得開,記者的宿命就不會終結。
李濠仲就是這種人。他辭去報館工作,「隨妻遠征」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後,才兩個多月,就架起了他的部落格,而且,直接了當就取了《記者》(solo journalist)這個名字,一個人在奧斯陸「重操舊業」。
在部落格發刊辭中,他調侃記者的工作:「有一種工作,入行開始就想轉行;幹了一輩子,還沒升遷就碰上資遣……;成就感遠遠不及挫折感;拿到的獎金,總是追不上交警開給你的罰單……;朋友相交都是達官貴人,自己的社會地位卻每下愈況……。他品頭論足,說三道四,沒一件事跟他相關,他卻關心每一件事……;他的新聞鼻嗅覺敏銳,臉上那個鼻子卻因為長期過敏噴嚏打個不停……。」字字句句雖有點犬儒味道,但也傳神至極。
solo journalist可以翻譯成「一個人的記者」、「獨唱的記者」。記者,本來就是「單幹戶」,在報館或雜誌社跑新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個人體驗,偶有獨家新聞佳作,那就是完美的solo,風光啊!
然而,階段性移居北國的濠仲,現在並沒有報紙或雜誌為後盾,他建構的唐吉軻德團隊:一個文字記者(他自己)、一位電子攝影(電池續航力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攝影機)、一位平面攝影(一台遇冷就無法正常開機作業的數位相機),還有得靠膠帶才能與相機或攝影機密合的腳架,但他還是solo得不亦樂乎。
這句話也是他自己說的:「有一種工作,廿年不升遷,還能讓你樂在其中,那應該是記者;有一種工作,卑微渺小中裝著宏圖大業,那正是記者。」說來說去,他就愛當記者,「記者」本色已經化進他的骨子裡。正因為如此,讓人在北國的他,不至於讓「獨唱」落入「獨白」,即使少了龐大的樂團,依舊能搞得熱熱鬧鬧。
濠仲是我在《新新聞》的老同事,按輩份算,《新新聞》創刊時的同事屬於「保定時期」,濠仲進《新新聞》較晚,屬於「黃埔時期」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雖然木訥寡言,但採訪認真,讀書勤快,學習力強,我很早就看出他是天生當記者的料,而且有當好記者、大記者的潛力。
在《新新聞》當記者的人,不論是保定或黃埔時期的,或多或少都有點理想色彩,有點叛逆基因。但在《新新聞》當記者的人,也或多或少都有點鴻鵠之志,武功稍有所成,就想下山闖蕩江湖,二十多年來不知有多少星散流離各地的「新新聞退除役官兵」,棲身各家媒體,濠仲也是其中之一。
當過濠仲總編輯的楊照,曾經在悼念《新新聞》老同事羅葉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形容《新新聞》的同事:
「在一個意義上,《新新聞》扮演了那個年代新聞事業培訓的重要角色。《新新聞》的財力基礎始終單薄,不得不大量進用年輕的職場新鮮人,等到新人磨成熟了,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新新聞》微薄的薪水也就往往留不住人。這對《新新聞》一直是經營上的困擾、挑戰,但對整個台灣新聞界、台灣社會,卻或許不是壞事。
「很多年輕人在《新新聞》最早切身理解了什麼是新聞,什麼是編輯工作,甚至什麼是工作,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依違徘徊在現實與理想間的思考方式。總有一些原則、邏輯,透過《新新聞》留在他們身上,隨著他們帶到台灣新聞界,在最黑暗的情況下,仍然保存了一點專業與理想的閃爍光點。」
濠仲當然也是那些閃爍光點的其中之一。
一年半前的三月,台灣的天氣還沒擺脫晚冬的寒氣,濠仲在奧斯陸舉辦了《記者》的創刊酒會,邀請貴賓從馬克思、恩格斯、馮內果、赫塞……,大夥兒一字排開(全部站在他小而簡單的書架上),我(照濠仲的說法是凱撒最不愛的台灣老記者)何其有幸也是受邀貴賓之一。
一年半後,濠仲把他客居挪威的生活整理成書,這不是一般到此一遊的旅遊書,更不只是隨興散漫的網路作品,每一篇作品,都有他個人採訪的歷程,也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與台灣關聯的密碼。
我對濠仲雖略知一二,但對挪威其實卻一無所知,因此只能當濠仲和讀者之間的介紹人,並且替他的新書寫幾句道賀的話;但有句話不得不提醒濠仲:在奧斯陸舉辦新書發表會的時候,千萬別再喝什麼雞精雞尾酒,太遜啦!
作者序
若非一九六九年發現石油,一個四分之三國土為不毛之地的窮困小國,今天如何能躋身世界富有國家之列。此地曾經一貧如洗,人民得靠配給牛奶、麵包度日,有幸得以脫胎換骨,真是老天眷顧。
既然國民平均所得高達八萬美金,想必各個本錢雄厚,誰都有資格搖身一變而為大財主或貴婦,街上的挪威人豈不全穿金戴銀,手掛鑽錶,一身銅臭,名車滿街跑;物價之高,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首都奧斯陸,又難道不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華麗的摩天大樓也該櫛比鱗次,奢華的精品服飾,自當讓人目不暇給。
總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要不波瀾壯闊地攤在眼前,就是堂堂皇皇地掛在嘴邊,不然,光是掏錢埋單,豪氣干雲的手勢,大概也能顯露其不凡身價。
但,不,完全不是理所當然那麼回事。曾榮登地球上最適合人居住城市的奧斯陸,全城土里土氣,彷彿北歐的前衛、時尚完全與之無關,這群維京人的後代,反而是悠然自得於品味欠佳的服裝打扮,以及一如身處窮鄉僻壤的都市生活,單調、乏味、無聊,一成不變,克勤克儉,可惜了石油創造出的財富,鹹魚翻身後的挪威,關於打理門面、尋歡作樂,似乎還不懂得何謂一擲千金。
當其他國家競相爭逐世界第一高樓時,挪威人總是一副事不關己且興趣缺缺,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也要在奧斯陸如法炮製,儘管對他們來說並非難事。至於大夥兒所熱衷的,則是趁著周末鑽進遠離塵囂,那間沒水、沒電的度假小木屋裡,享受上個世紀克難卻逍遙自在的片刻,否則,在公園、湖邊赤裸著半身看懸疑小說,或在高低起伏的雪地上踩著滑雪板來回步行,亦能體會人生幸福的滋味。石油能為這群人打造出金山銀山,他們嚮往的依然是上個世紀閒雲野鶴的山居歲月。
當我以瞻仰的心情遊歷這童話般的王國,並對著當地人讚嘆其文明和進步時,挪威人的第一反應,經常是帶著狐疑的眼神回你一句「沒搞錯吧,這冷的要死的鬼地方哪裡好了?」從他們的語氣,我不覺得是自卑感作祟,或者是將驕傲喬裝成謙遜,我想我還分辨得出什麼是虛偽矯飾,什麼又是率直。
如果,位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挪威,可被視為是現代文明國家的典範之一,那麼,我其實有點懷疑,它究竟憑的是哪一點?又到底這是世外桃源,或者根本是個外星世界?若我能藉由這一年多來不同的情節遭遇,拼湊出挪威的縮影,是否答案將離我不遠。
挪威雖美,畢竟不是天堂,偶爾我也會轉進陰暗的角落,一窺究竟,以至發現原來一切未如想像中那樣完美,但這或許更有助於我看清楚眼前「這冷的要死的鬼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