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為了回家」 |
芬蘭的教育理念在「人本」和「務實」,不急著找別人要答案,假手他人的活就不是自己活過的經驗。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看過的生活,就值得懷疑自己的視野是不是夠開闊。透過不斷的實作、獨處、....後再來做出選擇。高中生畢業後不急著決定要升學或是服役,可以透過交換學生的方式到另一個陌生的國家去認識沈澱與面對自己。(Gap-year)
同時因為芬蘭的大學並沒有所謂的排名,資源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芬蘭的學生沒有所謂的名校崇拜,選校多以城市的環境與風氣作為參考,因為校園以外的時間,更是芬蘭大學的社會責任(大學生同時也帶給城市影響力),芬蘭人的從小到大的教育,是「從做中學習」,大學在實習工作的比重相當重。「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男女朋友在大學開始就開始同居生活,分擔生活支出,他們相信體驗生活是最直接學習的方式。「主動」追求自己要的生活,將興趣生活化(而不是目的、功能化),透過從小到大在多元的興趣探索中,培養自信與體力。將興趣生活化,擁有課本、目的以外的活動與嗜好,一直是芬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影響人格特質與發展職業性向的重要關鍵。讓這549萬人的小國,不管從老到幼,都有著獨立生活的能力。Sisu的精神落實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裡。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芬蘭共和國(人口:549萬)是北歐國家,陸地上與瑞典、挪威和俄羅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羅的海環繞,東南部為芬蘭灣,西面則為波的尼亞灣。芬蘭是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 維基百科
相關統計資料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49,146.65 USD (2013 年)
國內生產總值 2673 億 USD (2013 年)
平均壽命 80.63 歲 (2012 年)
部份書本內文:
一個月的重返芬蘭之旅,十二個親身接觸的朋友與故事,
他們樂在生活、勇於出走、珍愛天賦、從做中學習,
他們務實、獨立、熱情、自信。
一個台灣青年與芬蘭青年們的相遇與碰撞,
繪寫出最動人的立志青春。
「書本也許能帶你進入好的學校,卻不能引領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前言) 芬蘭這片土地的碧湖與藍天,給予作者在苦悶求學道路上一次自由的深呼吸,看到比別人多一點這世界的樣貌,也翻轉了他內心的小地球,重新體會教育應該是什麼模樣,青春該擁有什麼樣的力量。因為「有一種無限可能的資產,叫做視野!」我對升學主義下的教育環境沒有任何想法。以前,我總深深相信長輩、老師們口中說的:「學生把書讀好就好,其他的以後再說。」成功,自然而然會到來。那時的我天真地以為世界上每個角落的學生都聽著同樣的一句話,直到親眼看見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學習生活。
「要買手機?等你升國中才用得到,以後再說。現在先好好念書。」
「要交男女朋友?等考上好的高中自然會有很多機會。現在先好好念書。」
「想要騎車開車?等你考到某某大學我就買給你。現在先好好念書。」
我們的期待總是在等待,一直等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又被騙了。
「要買手機?等你升國中才用得到,以後再說。現在先好好念書。」
「要交男女朋友?等考上好的高中自然會有很多機會。現在先好好念書。」
「想要騎車開車?等你考到某某大學我就買給你。現在先好好念書。」
我們的期待總是在等待,一直等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又被騙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