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完整紀錄)本周FB創辦人難得穿上西裝而不是短褲與馬云並席討論 |
Amazon 書評 73% 5星 |
# (哈佛商業評論,C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再論邊際成本(about Marginal Cost):
今天才看到了(MBAtics) 那年我在商周實習—若要無可取代,就別花時間在機器人也能做的事. 然後延伸出想在寫作機器人上花了一些時間做調查. 才發現原來已經可以做到給寫作機器人excel與相關附件, 然後他就幫你自動發刊的層級了(automated insights).同樣的也有ESL robot, 幫你練習TOEIC.
"如果你需要一部新的機器,但不想花錢購買,最後你會發現,你雖然沒買,卻仍得付出代價。" ~ Henry Ford
(Murphy的書房)邊際思考的陷阱 , 這個筆者的整理帶出了當我們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根本道德與人格分裂的瑕疵, 從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 從哈佛商學院的老師最擔憂的不是畢業生的發展不如預期, 而是今天有機會讓學生做出越線的道德與金錢的誘惑而晚節不保, 人生不是用邊際成本理論就可以一勞永逸推翻掉以前逼不得已所做的決定, 更多是100%的堅守原則,而不是98%的有原則就好. 一步錯步步錯. 我們如果取勝與求生的方式在於取巧與妥協, 在這個物連網的時代似乎不再有什麼價值, 由於面對的角色不再是世界是平的, 而是框架是不是被定義的問題.馬雲與Mark Zuckerberg的會談中也提到了一個我們不需要跟電腦比, 而是要去思考我們要怎麼去善用AI, 就像我們不需要跟計算機比看誰記的多pi的位數.
"因为知识让更人聪明,聪明人知道人需要拿到什么。知识没有办法让人更智慧,只有挫折的经历,才会让你变得更加智慧,智慧人才知道什么时候会去放弃,聪明的人 知道要什么,智慧的人知道需要放弃什么。所以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从 IT 到 DT,数字技术,IT 让人更像机器,DT 让机器更像人,我们必须知道,在未来三十年人们必须更加智慧,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不然我们会有麻烦。"
同樣的一個投資部落客也在這個月提到了相同的問題--(取之有道)回到過去的抉擇, 這裡的討論一方面是依照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來做發展, 但是一樣得到相同的結論, 或許事情的答案總是在那邊, 只是我們的腦洞還沒到那個層次來讓我們理解相同的一件事情, 而止凡的結語是以:「...不如今天開始,每一個決定都做到最好,不要讓20年後的自己後悔吧...」
另外一本則是這個月書堆埋到快要到期才開始閱讀的博多.雪佛(Bodo Schafer)的著作-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2009), (參考部落格筆記)從另外一個屬於金錢的面向來展開的故事. 無論你是在哪個領域, 每個領域都有你可以做的事, 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 同時想像25年後的人生意義, 賺的愈多在某種層度上的代價同樣也愈高. 寧可花時間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讓自己可以不要做倉鼠籠的事.
最後還要與創辦Intel的Andy Grove致敬, 資訊時代的巨人同時也是半導體從業人員的一個偉大的前輩. RIP.
1982年的葛洛夫與比爾蓋茲, 從此開啟了Wintel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