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自Flickr by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 老子
或許增加閱歷與經歷的成效, 就是在於某種致虛極與守靜篤.(讓心靈虛明寧靜, 不為私欲閉塞.) 在這前半年中, 意料之外的事情往往給人最多的影響. 而這些事情又與以前的經歷或多或少的產生移情作用, 只是當下的情緒某種程度上反應出以前的自己, 與自己的喜好.
事: 情緒爆發與畢業
1. 與黑頭車擦撞事件.
這應該是本年度最帶種的事件, 下班途中被一台甚麼都看不到的黑頭車擦撞(車燈都沒有是哪招), 結果跳車爆打他車門叫他下車....(是說我應該不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才對). 結果對方說我恐嚇, 而我只要他下車不要移車, 我要報警. 等待的10分鐘間, 基本上就是一種比大聲的過程, 對方認定我撞他車要我賠償, 我只想拉他去警察局一起作筆錄, 等到警察來之後算是告一個段落.
後來的想法很單純的就是去找出車禍的正常流程去解決這種問題時, 才意識到法律在法治國家(尤其是大陸法系的台灣), 是一種基本素養. 為甚麼會這麼想呢? 由於大多時候我們不會跟別人有權益上損害的狀況(或者其實有我們也想說以和為貴), 但是如果有身體傷害與刑法相關的問題在裡面時, 我們就得以主張. 不過當翻閱六法全書, 想找個相關條例, 才知道這根本就不是人說的話(或者應該說他是另外一種語言,..........Law++ 語言) 完全有看沒有懂, 而這就造成一個潛在問題, 法官可能可以用他的解讀方式來判定, 而導致犯罪者有相當機率可以無罪開釋. 恐龍法官並沒有做錯, 而是我們在資訊的應用上給他錯誤的方向, 或是在法庭上我們用了錯誤的字串讓他以BUG在於當事人而心傾被告. 或許在法治國家的人民, 都必須在法律上面修一些學分, 或是直接找律師來decoding.
2. 同梯被公司解雇.
原本對於晴天借傘, 雨天收傘的情況就不陌生的記憶, (2008年金融海嘯, 那時候的竹科都在忙著放無薪假, 而大陸廣東的工廠收掉一堆...)想不到才隔沒多久, 今年又開始了. 不過這次是同進公司報到的同事要走人. 或許30歲領失業補助遠比37歲才領來的好, 但在半導體產業又開始向慘業靠攏的態勢總是讓人不安. 或許在這種新的時代裡面, 有些東西會淹沒原本的東西(ex. 手機吃掉世界原本存在的PC, 網通, 教育,服務業)
不過同樣的也有從中獲利的, 像是職業炒手, 還有旅遊業. 不用說可以看到很多雜誌與刊物都在教大家炒股與如何好好度假, 彈性工時與為自己工作的好處也是在用手機就可以開會, 處理公事後, 大家受惠的現象(算嗎?)
- Digital Futures: Innovations in mobile learning,__Plymouth University, 2012
- State of Mobile Education
勢: 手機吃掉每個人的生活
3. LINE導入工作.
算是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任務中, 有一段過渡期使用的工具. 背景是由於組織太過扁平, (我們這組才兩個人XD) 要不就是隨時準備被抓去跟CEO打哈哈, 要不然就是把東西給按耐好. 搞到後來業務量大時到只好用LINE工作QQ......用LINE工作的好處是可以隨時report, 然後東西可以現況update. 適合非常時期來解決非常問題.(強調非常!!!)
原因1: 別說你永遠不會忘記群組有哪些人在裡面.
原因2: 柯文哲要求部屬沒有不加入LINE的權利, 也就是你不准放假的時候不收信, 跟老闆再丟LINE時你永遠不知道另一端的他會是怎麼想.
原因3: 嗡嗡叫會讓大家神經緊繃, 所有的case都變成urgent case後, 就通通都不會放給他LINE(爛). 這種讓人失去選擇時間的應用, 上最好保持一點距離.
4. 導入看板管理Trello.
從上面的悲慘歷程(那段時間連晚上11點都還在冬冬), 決定找個比較適合穩定更新的平台來讓工作進行的更順利, 看到網路上大推的是Trello後(請Google "Trello教學"), 這裡有個網誌已經寫了詳細的教學<淺談時間管理法 GTD,及專案工具 Trello、Wunderlist 與 Workflowy>可以參考. 這邊就回顧一下用這套系統的問題與思考.Trello的架構簡單, 對於現在用iPhone, Android 收Exchange 上的信件有時間區間限制來看, 算是一套可以備存的好系統(流暢, 可插入附件, 還有設定due date....多人同時編輯....etc.)但是這裡有點問題是在於說, 這裡的架構完整有彈性, 以致於要讓全公司(就算全部門)都要上去作業, 也難去保證大家都會把東西內容完整的report. 就像是一個會議室裡面, 塞了全公司的人在作會報, 時間只有30分鐘, 我要怎麼可以知道我到底要聽誰誰誰, 在哪個角落....報告甚麼新的事情??? 或許這件事情可以達到, 只要大家有共同的picture, 要怎麼呈現一間公司所有project在跑的時候, design--->layout--->engineering--->trial run--->....如果流程資訊相對簡化, 這套系統有他的價值, 但是假設是用在複雜的專案上, 這就會是一個大麻煩...最後就無法維護.
最好的開始還是從個人的任務上, 小組的問題導向, 到產品的forecast (checklist單純而目標明確的).
回顧以上, 應該可以從中獲得些甚麼, 雖然老子的想法還是比較合乎自然, 不過以下的想法也是值得勉之. 沒有甚麼一定得怎麼樣, 而是你選擇要做到甚麼程度....而這個往往是一開始接收的時候人心裡的種子就決定了.
"如果決定要做甚麼事情, 就要把它做好."~Brooker T. Washington, 1856-19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