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cost of doing nothing (or same thing) |
- 更低成本,更高品質的物品, 而不用去擔心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 同時藉由分散生產風險來確保來源不會有斷料的問題. 讓獲利持續
這個問題可能又得回到一開始在供應鏈最底層的生活....對應最上層的所得分配是否合理. 理論上市場會決定一項服務或是產品的價值(不是價格),而政府最愛作的就是平衡市場的價格(不是價值)。導致像是22K,無薪假,這些被政府視做最偉大的德政, 往往是備受爭議的開端。
而Apple, Uber或是Amazon這些新興產業的崛起,往往就是壓垮政府功能這個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透過變革遊戲規則,而把好幫手(龐大的組織)搞垮的破壞分子(死小孩).
而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政府對於提升全國GDP上的努力, 尤其這一段長期的演化也創造出了不少的產值(儘管分配不均是另外一個問題),而「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也長期困擾著未能在恰當時候透過技術轉型,而轉入已開發國家之列的未開發(or 開發中)國家群中.
即便某些程度上的自由是可以透過滿足一些共同普世需求來達成,像是更好的醫療品質,乾淨的飲水,更透明的開放資訊,更加友善的環境設施,更多出國的機會.....blablabla. 但在這些滿足的副作用,可能是犧牲掉一些個體的自主性(像是急診當門診, 全家就是你家,小7店員搞得什麼都會什麼都不奇怪, Zika virus.....)。就像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說過的:「通往地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如果同樣的選擇題放在個人面前,你會怎麼投你每一次的消費機會,你會怎麼決定你認同的價值?好品牌或許是個好選擇,壞品牌也許也是,端看你認同的價值觀,而保持思辨的判斷或許是另外一段成長的道路(撇除追求他人認可,或是社會觀感的追求財富地位 blablabla....社群媒體化or媒體社群化)照單全收式的複製,只是讓人更快失去自己做選擇的機會。我們是追求成為物質生活的奴隸?還是試著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只有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出發,才能在真的有機會擁抱世界的時候,不會迷失方向。」
- 出自歌曲《時間的歌》,詞曲/陳綺貞
#設計改變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