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16

(閱讀)專注的力量 #part 1. 剖析專注力# 讀後感

Q. 如果說網路及電腦的普及降低了學習成本, 那為何網路教學仍無法普及與提高專注力
在開始閱讀,就發現自己現在已經被資訊科技給綁架了。從前可以隨時手上拿著書閱讀,假日整天耗在誠品或是圖書館(然後被家人狂call....),寒暑假還把托爾斯泰重的要死的書買回家然後啃完,而現在呢?.....

人可以信仰與自我察覺的訓練,讓人可以將感覺與情緒綁架注意力的狀況降低,透過將神經鎖相(Phase Locking)來達到專注與心流,而過份專注在某件事情時卻又會把焦慮的情緒帶起來而搞砸 (像是在溜冰要做旋轉或是滑軌動作卻摔的四腳朝天,而摔斷牙齒...)。

無意識的滑手機的動作,在本書的第一章開始就揭露這會讓人性與同理心瀕危,尤其是在下一代與年輕人的身上會最先有反應,由於他們成長背景沒有經歷過只能透過閱讀或鄰居老先生的故事透過緩慢而思考的方式取得資訊,現在的孩子在一個史上從未有的新現實中成長,他們貼近機器卻無法適應社會。由於他們花在機器的時間愈長越可能造成他們缺乏與人社交與情緒的神經迴路缺乏學習。同樣的症狀在成年人身上也造成影響,過載的資訊讓人產生心智模糊(Mental blurriness)同時無法真正達到與網路脫離,出門不帶手機就會焦慮,人在現場卻精神脫離等等。

在1977諾貝爾經濟獎得主Herbert Simon就在1969的一篇論文中提出警告"Designing Organization for Information-Rich World", 我們也的確面臨相同的問題,手機臉書, 新聞或是任何APP,往往網路充斥著不停跳出的廣告訊息或是情緒性的字眼,這類數據分析後轉而變成關鍵字行銷的方式,不只塑造了我們的購物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變成了衝動與慾望主宰了決策,更提高了上癮與情緒無法自我控制的風險。

就算現在我們無法讓我們手上的資訊產品不曾被誕生,社會與訊息的取得也不是這般容易取得,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給自己立下使用工具的規則。有目的的使用,把智慧型手機當作工具,無意識下會點開的APP砍掉(ex: FB, .....),還有避免安裝有廣告的APP, 同時把瀏覽器裝擋Ad的工具, 避免在使用網路又被可能挑起的情緒或衝動購物影響.....  ,最好是能換回貝殼機,而我的同事真的就有這種人...迄今還沒買過智慧型手機,而家裡也沒有電視看,每天8點前壓小孩就寢。

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而現今以資訊與網路為鏡,卻很可能讓你失去自己....

PART 1  剖析「注意力」內容:
2    基本知識        
3    注意頂部與底部
4    心思飄移的價值
5    找尋平衡

延伸閱讀:
  1. 專注超凡的力量
  2. Amazon 3* comment(對於他的評論贊同)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透過網頁彙整以砍掉AP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