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2015

(閱讀)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讀後: 人要為自己負責與認真做自己

        近期讀了<早一步, 培養孩子明日的天賦:父母一定要懂的40個未來職業趨勢>, 與 <夠關鍵, 公司就不能沒有你>. 從這兩本的閱讀過程中, 討論的是兩種自我(家長, 工作)在目標與短中期規劃的願景.  但是人不僅是家長, 也不僅有工作就該把行事曆塞滿. 這本<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就比較具體而微的引導人們打造自己的營運計劃書. 企業的目標是長期的獲利而狹隘, 但是個人的複雜度在生活與各個面向上的長/中/短期目標都不同的情況下, 我們該怎麼安排與妥善應用手上的資源, 同時身體是持續折舊而生命是有限的. 如何透過自我 Review Board 來決定該如何有效的持續保持生活的平衡與充實.

        "想贏得勝利, 就去跑百米; 想體驗人生, 就跑馬拉松." ~ Emil Zatopek, Czech runner. 跑馬拉松實在是種折磨自己的過程, 尤其當跑完後還得抱小孩,(以後變成要抱兩個小孩.....抖)..... 既然長時間的瞎跑都可以忍受, 也該花些時間審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尤其這是你的人生, 你要對自己負責. 配速員可以為初跑者安排配速, 5小時後就回到終點,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438k小時(只能跑 87k 場馬拉松), 是不是也該用同樣的概念來為自己安排配速? 平衡木上的生活可以越過越流暢.

        即便不是創業家,也要發揮創業精神。"走到天堂的門前, 上帝不會問你: 你生前為什麼不像摩西或你身邊成功的人那般傑出與偉大? 上帝只會問你: 你為什麼不活得更像你自己?"~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博客來為該書的介紹


序 屬於你自己的智慧之道 郭瑞祥
Note: 運用管理的專業讓人生及職涯的建議似乎顯現管理的一般性.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運用管理創新的觀點提出了人生重要的三項課題. 而這本<做自己的主人>則是透過對話方式教大家如何追求幸福感的人生. 在他的觀念裡, 創業者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而不是資源擁有者; 是一個風險控制者, 而非賭徒; 是一個整合者, 而不是單一功能的執行者.

第1章 經營事業,也經營志業
人生很複雜,有時甚至是苦澀的,常常充滿困惑與變數。創業時,我們會擬定營運計畫書;想要活出精采的人生,難道不該花同樣心力來好好規劃嗎?
Remark: "一個人會有遺憾, 不是因為他的現實人生跟預期有落差, 就是他沒積極實現夢想."  本書重點擺在人生當作事業來經營.

第2章 借力使力,彈回正軌
轉折點的型態五花八門:有正面也有負面,時而簡單時而困難,或明顯或細微,你可以抓住機會、借力使力,也可以任由它擺布。轉折點本身雖然很關鍵,但你如何反應也同等重要。
Remark: 錯失大好機會的原因, 往往是我們沒有對轉折點做出任何一點回應.  要小心鋪上絲絨的生活軌道, 太舒服反而會不想離開.

第3章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指先花時間勾勒出未來願景,工作和生活裡所做的決定,都以這個願景為依歸。
Remark:  "你最想聽到大家再你的告別式怎麼說你." 還是找人來演五子哭墓就好?

探索自己與了解內心是勾勒終身願景的第一步, 勾勒願景是有意識的選擇: 這輩子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有能力自己決定; 也可以讓你在工作中定調態度與風格. 只是一旦選擇在我, 便能擁有許多深刻思考的方式

敞開心胸思考人生有甚麼事情對自己很重要, 有哪些事讓人覺得快樂, 有意義和滿足感. 應該為人生建立起框架, 遇到重大的轉折點, 更能得心應手. 重要的是, 終身願景是主動創造轉折點的最佳方法. 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反應.   價值觀簡單而直接的概念:"我的價值觀應該由我做主, 不盲從周遭文化."
  •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反映出你的價值觀.] 善用生命中的機會前, 必須有一套認識自己. 檢視自己信念的價值觀
  • 然而要從眾多方資料與方法中理出頭緒, 方法只有一個, [一個人坐下來深刻思考.]與[誠實的自我對話].

猶太人的小故事:[走到天堂的門前, 上帝不會問你: 你生前為什麼不像摩西或你身邊成功的人那般傑出與偉大? 上帝只會問你: 你為什麼不活得更像你自己?] 把重點放在真實的自己, 而不是想像中的自己.

第4章 平衡木上的雜耍人生
時程如刀劍懸在心頭。時間或早或晚:決定了每件事。正如沙漏般:時間終究流逝而過。
Remark: 人生要經營得充實, 生活有幸福感. 工作有成就感, 必須要能妥善安排時間. 當然, 人生在世有終時, 但每天都只有24小時:
  • 人的本性與抱負有許多面向, 該如何分配時間經營?
    • 七個自我/ 多個面向: 
      1. 家庭 / 父母, 小孩, 手足, 姻親etc.
      2. 社交/ 友情, 社區
      3. 心靈/ 宗教, 哲學, 情緒
      4. 身體/ 健康
      5. 物質/ 居住, 所擁有的
      6. 業餘/ 興趣
      7. 職業/ 短期與長期規劃
  • 我們安排時間的方式, 讓我們有成就感還是不滿意?
  • 安排時間的方式, 是否幫助我們時現最重要的需求?
  • 發生事情時, 我們是否只會被動處理, 無意間揮霍了時間?
提醒每個人都要在創業或經營人生上, 制定策略只是起步, 大方向的策略告訴你目的地, 細部操作的戰術才是你要開的車與執行的事. 事實上要達到目標的路有很多, 要走哪一條需要從戰術面著手. 任何面向的成功都不比家庭的失敗. 

     簡單來說, 如果各面向平衡做得好, 你的體力. 情緒. 心思. 財務. 都會維持在舒適的狀態.  廣義來說, 雜耍耍得成功, 表示你人生不同面向經營得當, 同時繼續朝著人生終點前進, 成功拼湊出我們想要的人生全景, 從中得到一般程度的幸福感. 事業與現實上, 我們不可能擁有百分百的幸福與快樂, 那肯定會大失所望. "事實上, 我不需要贏得每場比賽, 只要贏得對我真正有意義的比賽, 就是幸福." 人生最後的得分, 不在走得多快, 或是手上有多少拋接東西在拋, 而在過程中有多享受.

有一種成功跟恐慌沒兩樣. 我們常把成功人生的慌亂步調當作藉口, 以為這樣就不用花時間思考犧牲了甚麼. 我們很拼命. 跑得很快, 有段時間會感覺良好, 但跑到一定程度便開始納悶:"我在瞎跑甚麼?" ~~ Edgar Degas, artist 19th century.

 有一個方法可以知道你在平衡木上雜耍成不成功, 那就是你實際花了多少時間, 坐下來思考投入時間與精力的原因, 以及希望達到的目標是甚麼?



第5章 衡量價值
如果你真正想喝的是柳橙汁,有必要榨出一大缸葡萄柚汁嗎?

第6章 別自欺欺人
如果你的事業滿足感建立在是否完成特定的職涯目標上,請務必先確定你有沒有本事。

第7章 心裡的自己比不上眼中的別人
自信不代表自負。說自己擅長某件事,不代表就是在吹捧自己。

第8章 鏡中的馬賽克
人生的衣櫃裡,西裝不會分門別類標著「成功」、「充實」與「富有」,你拿出來套上就好。天底下沒這種事。
Remark:"做你自己就好"~Charles Schulz
-->最好的人生榜樣, 其實要像一幅馬賽克畫, 把許多人的特質集結在一起, 成為你自我期許的形象. 把每個特質獨立出來看, 都應該與你現在或未來的部分特質和個性相關.

第9章 尋找人生催化劑
只要我有心得可分享,我就覺得有與人分享的義務。只要我有能力接受新體驗和新挑戰,我就能從前人的經驗獲益。

第10章 建立個人專屬董事會 
失足掉入地洞時,最怕一群人吵著怎麼救你出來,於事無補。最好是有人跳進來,跟你說:「我也掉進來過,我們來一起想辦法脫困。」
Remark:"你的臉書好友中, 有多少人願意陪你一起跳進困境中?"  建立人脈不等於建立關係,  個人董事會的成員, 他們是彼此不認識, 但都對你不離不棄, 會跟你說實話的人, 希望你既然做了決定就要做好. 應該建立這個催化劑團隊的理由:1. 你可以在你需要協助時, 找到人; 2. 需要協助不是有人主動跳出來就依賴他, 雖然他出於好意, 但他的見解對你的核心願景可能對你沒有實質幫助.  以下是幾位重要的席次

  1. 主題專家: 某個特定領域的專家, 讓人可以在做出重大決定前提供客觀的分析
  2. 前輩先進: 事業上的先進, 可以提供在失敗或是錯誤中給與相應的建議.對你的能力瞭若指掌.
  3. 心靈導師: 了解你的宗教, 思想與心靈追求的價值, 又擁有更高的眼界與智慧.透過他可以讓人充實.
  4. 拜把兄弟: 有過共同的過去與經驗, 能以較為宏觀的角度提供見解. 有問題的時候並不需要了解細節就能提出實質建議, 也有辦法預測你會採取甚麼行動. 需要在轉折點決定往哪裡走時, 他能清楚回顧過去, 對你提出的行動提出想法.
  5. 體操教練: 人生平衡木上的雜耍高手, 往往認識的人當中最面面俱到的, 尤其對於如何平衡人生中衝突的環節. 有冷靜的個性與虔誠的信仰. 權衡取捨時, 會採行務實與靈性兼具的辦法. "碰到這種情況, 換做耶穌會怎麼做?"


第11章 企業文化微積分 
對你沒幫助的企業文化,讓你工作賺錢;對你有幫助的企業文化,讓你修練人生志業。
Remark: 員工在評估組織時, 不管是第一次面試, 或是工作了好幾年後,該注意的是甚麼?組織文化中哪些環節是必須特別留意的? -->"組織文化有很多面向, 不論規模大小, 營利或非營利, 都由兩個基本要素衍生. 1. 組織的使命與價值觀有沒有跟報酬制度接軌; 2. 權力與資訊如何運用、如何分享?"
兩個要素下會產生很多不一樣的次文化在小型的組織單位下, 不同的組織會有不同的使命而需要不同的行動準則, 沒有好或壞的組織文化, 但是卻會導致成效好或壞.  要找到切合你的組織文化的團隊要回答五個問題:

  1. 每個人的步調是否一致? (使命, 目的, 價值)
  2. 領導人如何領導? (是否以身作則, 領導人是否挺身而出當責, 運用權力的方式.)
  3. 誰能取得公司資訊?(尤其怎麼處理壞消息?)
  4. 組織是以誰為中心?(明星級角色打造的組織往往是自掃門前雪)
  5. 組織如何評估員工表現? (是在performance or results?) performance=efforts + skill (可預測性高)or results=performance+luck (不可預測)


第12章 打開預測力的探照燈 
我認識的企業家,很少有人喜歡冒風險。他們懂得管理對冒險的恐懼感,也學會不畏風險向前行。
Remark: 成功的創業家很少喜歡風險, 雖然有例外, 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風險. 但是他們學會了怎麼駕馭對風險的恐懼, 願意接受挑戰, 而不是被迫冒險. 另外具創業心態的人學會降低風險的範圍與程度.
Step 1: 解構風險
Step 2: 眼光放遠
Step 3: 從結局往回看
Step 4: 分清可逆與不可逆的決定
Step 5: 分散風險降低不確定性
(注意事項: 1. 風險定義見人見智 ; 2. 不要杞人憂天 ; 3. 不要不選擇_

As soon as there is life there is danger. Ralph Waldo Emerson)


第13章 化敗績為動力 
別人眼中的失敗,在我看起來,卻是沒有成敗之分的事件,裡頭蘊藏深意,涵蓋許多新資訊、新契機,讓人可以針對某一項做法進行評估與調整。
Remark: 人們老愛把成功與失敗掛在嘴上, 以為成敗定義人人皆準, 這就錯了. 成敗沒有標準, 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們對事情的期望會影響評估的結果.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hell and a hell of heaven.”~ John Milton.

問自己幾個重要問題:

  1. 為了成功, 我必須投資甚麼, 犧牲甚麼?
  2. 失敗純粹是因個人資源投入不足?投資不夠是由於失算, 還是潛意識沒把心思放在其中?
  3. 我要到達甚麼成就?賺多少錢, 爬多高的地位, 為社會做多少事, 追求多高的學問, 才能在人生志業找到幸福感?(Failing Forward-Boston Globe 討論賈伯斯如何把失敗當做家常便飯)
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老子>

第14章 人生但求漣漪 
把石頭丟到水池,最先激盪出的是水花,隨後有一圈圈漣漪從中心點往四面八方擴散。許多人在做事業決定時,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效果──激起水花。
Remark: 生命的價值應該不僅只於水花而是要創造更長久的影響力, 如同漣漪. Apple現任執行長 Tim Cook幾天前新聞(來源:BBC , 自由時報) 就做了一個示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