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015

(計畫) 週末與鄰桌老人話家常

        昨天早餐自己與隔壁桌快80歲的湖南老先生閒聊, 他說到他這一生從大陸到台灣, 從前方到後方再到台灣的記憶. 現在已經有3個孩子還有5個孫子的他, 小孩都栽培到美國唸書, 回來成家, 過著生活無虞的日子. 現在他的生活, 週末與老友們一起相約吃早午餐 (他在等他的老朋友們來, 後來真的陸續來了), 然後再回去休息讀讀書. 雖然鄰居老王( 王永慶....XD) 已經不在, 不能跟他一起去市立體育場跑步, 不過每天還是會跟同齡的鄰居一起相約吃早餐. 問他同輩的親戚們呢? 他說都回去(西歸)了.

聊完後心裡的OS是:

哪天可以卸下的話, 會怎麼回顧自己的一生? 

        有些東西我們買的起, 但是失去的東西我們卻再也賠不起.  追求小確幸有時候是一種基本, 但是回過頭來看20年前v.s. 現在, 小時候可以穿越鄰居家的前門到後院門, 下課到同學家玩到吃完晚餐還不回家, 還有養豬與種菜人家的日子. 儘管現在還有讓小孩體驗到去婆婆家的田地(不過現在也被剷平不在了), 總覺得還是少了一些與人情的互動, 還有甚麼才是寶貴而應該保留下來的(ex.乾淨的空氣(1/4 蘋果新聞), 乾淨的水源(1/9 工業廢水), 與健康的環境(2014環境), 友善的人際互動)




       現在上班的途中, 發現路上的車輛多在塞車, 貨車也沿路邊亂停. 空氣也灰濛濛的. 小孩能夠接近自然/家人的距離又更遙遠了, 反而是3C保母越來越多了. 這時代的發明倒底是讓人可以更接近彼此, 還是更舒適的遠離人群呢(手機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

P.S. (美國工作移動方式地圖, 台灣不知有沒有?)

         有機會就跟不一樣年齡層的人聊聊, 或許是個發現自己的一個起點, 可以讓人提早思考一些以後, 或是以前的問題. 在每天例行事務外讓自己有些許思考, 雖然這年頭忍不住滑手機是常態. 但是....有機會找隔壁桌看似友善的人不存在目的聊天,  晨跑, 與閱讀些有意思的書籍, 似乎是個可以做到老的練習.  (或許可以放在 2015 plan 開始)

P.S. 前提要維持身體在隨時可以跑步的狀況(正確的跑姿), 與期望自己不要老人痴呆.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be what you might have been.” ~ George Elio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在收到通知後盡快回覆您的.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l may reply once I got notification.